仍在国内院线热映中的《初步举证》,是一部由英国国家剧院打造的舞台剧,后来被制作成舞台纪录电影,与全球观众见面后赢得广泛好评,豆瓣评分高达9.5分。虽然是一部“小众”形态的舞台电影,《初步举证》凭借出众口碑在国内获得不错的票房成绩。
这些年来,各类形态的女性影视作品多了起来,《初步举证》以它的新颖视角与尖锐表达独树一帜。电影讲述了朱迪·科默饰演的女律师泰莎遭遇性侵后的经历,在长达109分钟的演出中,朱迪·科默独自撑起了全场。泰莎的控诉与呐喊震撼人心,我们或许将前所未有地清晰看见,所谓的“完美受害者”是一个陷阱。不仅仅是因为“完美”对于受害者而言是一种苛求,也在于要求“完美”的法律体系本身或许就是偏狭的、待完善的。
“完美”是对受害者的苛求
故事一开始,已经成为精英律师泰莎的自信满满、意气风发、滔滔不绝。她毕业于剑桥大学法学院,是“精英中的精英”。法学院里,只有三分之二的人能顺利毕业,十分之一能够拿到大律所的实习,五分之一会成为皇家律师……泰莎过五关斩六将进剑桥,又过五关斩六将成为律师。
这五分之一里的大多数人是贵族子弟,毕业于昂贵的私立学校。泰莎依然是例外。她出身于利物浦的贫困社区,父亲缺席,母亲是清洁工,兄长是不学无术的无业游民,家庭经济拮据。从底层社会一点点向上攀爬,泰莎对法律以及它背后的社会机制,产生了深深的崇拜。她的经历就是阶层跨越的样本,她通过知识改变了命运,法律成为她的安身立命之本。
泰莎的法律崇拜,也与她成功的职业经历有关。她凭借对法律条文的熟悉、逻辑思维的敏捷、辩论技巧的出色以及长期的勤恳努力,一次次帮助她的客户赢得诉讼,包括性侵案件中的被告。她在律所里出类拔萃,并收到更顶尖律所抛出的橄榄枝。此时的她是法律体系的受益者——法律赋予她地位、权力与社会认同。她相信法律是公平和正义的象征,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基石,只要遵循法律程序,各司其职,剩下的就是陪审团的事了。
泰莎并非没有过疑惑,比如“在明知对方犯了罪的情况下,你该如何为他辩护”。作为既得利益者,泰莎说服自己,“我们相信在被证明有罪之前,所有人都是无辜的,这是维持社会文明的基本原则”“要置身事外,不要选边站”“绝不进行评判,绝对不可以,也绝不做决定!一旦做了,你就完蛋了”。特别是,在一起性侵案的辩护中,她很同情原告受害者,对方的说法“我只是不想让其他女人再受到这个男人的伤害”让泰莎震撼、钦佩,但泰莎自我“洗脑”,“我受过训练,要以律师的准则思考”“如果他(泰莎的委托人)真的性侵她了呢?我帮他脱罪了。我不能这么想,是公诉人没有做好他们的工作”……此刻的她,堪称法律体系的完美零件:冷静、高效,甚至“无情”,信奉正当的法律程序高于一切。
直到泰莎成为性侵案中的受害者。一次与男同事朱利安的约会,让泰莎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约会过程中,泰莎因饮酒过量而感到极度不适,在她难受呕吐后,虽然已经强烈表示出拒绝,男同事仍强行与她发生了性关系——是的,他强奸了她。泰莎几个小时后就选择报警,在782天后,她迎来一场必败的终审判决。
《初步举证》将泰莎的身份设置为律师,更充分地暴露出性侵案件中法律体系的漏洞,尤其是所谓的“完美受害者”就是一种苛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