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短剧市场日益饱和的当下,如何在众多影视作品中脱颖而出,成为每个创作者思考的问题。竖屏短剧《家里家外》最近给出了它的答案。
这部由听花岛团队打造的年代短剧,自3月14日在红果平台首播后,以创新的表达、独特的美学风格和深厚的情怀,迅速火爆出圈,仅3天播放量就突破10亿,全网话题量也突破10亿,相关话题更是冲上多平台热搜,掀起了全网追剧热潮。
《家里家外》海报
《家里家外》将故事背景设定在上世纪80年代的四川,讲述了一个重组家庭在时代浪潮中的温馨故事。男主陈海清堪称满分丈夫,工作能力优秀,家庭责任感强,不但主动承担家务,还将财政大权交给老婆,并永远护妻爱子。女主蔡晓艳则勇敢坚毅不内耗,美丽善良有担当,是一位极具现代性的女性。作为“川渝暴龙”,女主面对家庭问题时,展现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强大应对能力。
剧中通过展现他们在生活中相互扶持、共同成长的经历,传递出对美好家庭关系的向往和追求。很多观众在网上分享自己的观剧感受,有人说,“很少能看到这种踏踏实实讲一家四口过日子的短剧,非常真实、接地气”,更有观众直言这部剧让他们想起小时候简单快乐的时光,感受到家的真正含义,是一部能让人看了想推荐给朋友的精品短剧。
《家里家外》剧照
方言+爽剧+现实主义
在行业内看来,《家里家外》最值得关注的是两个亮点:方言植入年代生活,爽剧不失现实主义。
首先,《家里家外》大胆采用四川方言进行演绎,这在影视剧中尤其是短剧中实属少见。导演杨科南坦言:做方言短剧的“支撑”,来源于团队相信四川话的群众基础是非常强的。“包括在短视频平台上面,很多川话的内容是很受大家欢迎的。比如《谭谈交通》,比如川话配音的一些搞笑视频,这些都能确保我们这个剧集定位的群众基础。”可以说,四川方言为作品增添了一份独特的亲切感和亮色。
而为了确保四川方言的真实度和地道性,剧组演员几乎全员是川籍人士,团队更是在前期剧本创作时就对每一场戏的台词进行细致讨论,并在拍摄现场与演员反复打磨。同时,还邀请了专业的川话顾问对剧本进行翻译和润色,让台词更符合四川人的表达习惯。在拍摄过程中,杨科南坚持采用同期声制作,避免后期配音,保证了角色语言体系和音调的统一,让观众在观看时能够充分感受到四川方言的魅力和趣味,仿佛置身于那个年代的四川生活中。不少网友在评论区讨论剧中的方言台词,对相对冷门又地道的四川话如“行势(厉害能干)”“打整(收拾对付)”“有哈数(有分寸计划)”等有了新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