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哄》开播以来,似乎依然表现出了顶级IP的含金量。
从数据来看,该剧打破站内热度最快破万纪录,云合有效播放量单日4000万+,热搜话题可观,单看数据基本达到预期。
但该剧也陷入了一定的口碑争议。如此热度与口碑存在反差的局面,不少顶级IP改编剧如近期的《狐妖小红娘》《锦绣安宁》《大奉打更人》等,情况都比较类似;部分还出现口碑热度整体不佳的情况。
但该剧也陷入了一定的口碑争议。如此热度与口碑存在反差的局面,不少大IP乃至顶级IP改编剧如近期的《大奉打更人》《狐妖小红娘》《锦绣安宁》等,情况都比较类似;部分还出现口碑热度整体不佳的情况。
当类似的情况频繁出现,顶级IP改编剧还是一门好生意吗?这种风险对目前的顶级IP交易,又是否存在影响?
走低
“标价几千万的IP不是没有,但很多影视公司现在吃不下这么大的摊子了。”版权运营经理糖糖对搜狐娱乐表示。
糖糖就职于某头部IP方,在她看来,行业的版权交易存在几个分水岭,此前一次是2022年的行业降本增效,大范围砍掉腰部内容,中下级别IP交易缩水,但头部IP反而迎来一波利好。
但到了去年,头部IP的交易也出现了滑坡。
事实上,从行业提出“提质减量”之后,版权交易市场已经明显缩水。
这一方面是行业从此前的“IP热”脱身,改变了以往囤IP的习惯,开始更理性地推进版权交易;另一方面,尤其是在顶级IP交易领域,许多公司已经不再操刀这类大项目。
制片人文伟给出了这样的一个算法,如果是顶级IP项目,制片人最高可以开出项目成本的10%用于IP购买,相应的项目体量也会很大,至少要达到亿级以上;而中小体量的自制、定制剧甚至分账剧,会控制IP价格不超过总成本占比的5%。
“当然这是乐观情况,因为IP费要包含在前期筹备费用里,如果IP费用占比过高,再遇上改编不顺利,万一项目不能成功就意味着巨大损失,所以大IP的版权交易会越来越谨慎。”
事实上,这几年的IP交易市场上,除了少数顶级的、尤其有头部项目改编成功经历的作家,作品版权费能稳定在千万级以上,多数成交价较此前已经有明显滑坡,三四百万已经是不错的价位,多数在百万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