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想捞一把这部国产片。
黄轩、柳岩主演。
完整精细的故事、笑中带泪的基调,相对于同期国产电影来说,这质量,应该没什么可挑剔了。
以至于豆瓣评分一路涨到了7.3。
可票房呢?
上映10天只收得5500万。
观众不识货?
或许。
失利的背后,所掩藏的,是我们不愿直视的社会情绪
来福大酒店
01
“陈浩南”求职记
名叫“大酒店”的来福,拥挤、狭小,坐落在大医院的后巷,镜头总对准的,也不过是一扇前台的小窗。
比起“酒店”,这里更像“招待所”,有种90年代般的陈旧。
它,其实是一间癌症旅馆。
来福,也是“life”的音译,实际上,它讲的是“life”的另一面,即,死亡。
住在这里的人,往往付不起大医院的高额住院费,他们带着重病的亲属在这里落脚,等着一个获救的希望。
老板娘小琳(柳岩 饰)操持着这家小旅馆,也赚不到几个钱。
而且,在病痛的真实压力下,老板、客人之间,也没怎么说过顺气话。
难搞的病人,繁重的工作,微薄的工资。
什么样的人会来这里工作?
一个死人。
准确来说,是在社会性上被冷眼对待、判处“死亡”的那类人。
李清让(黄轩 饰)。
正经的社会哥,东北“陈浩南”,因斗殴伤人被判处十年牢狱。
刑期结束。
他却发现,这个阔别十年的现代社会,并不愿意给自己“脸”。
他回到十年未归的家中,父亲不认他,还被气得昏了过去。
醒来一查,重病,急需15万手术费。
他连无偿加班都能接受,却被卡在了一句“请出示无犯罪记录证明”。
借钱?
唯一一个愿意搭理他的兄弟,是同样坐过牢的辣椒,每月一千多的工资,只能在垃圾场工作。
还有一个选择。
从前的兄弟有哥混出门道的,房地产公司老板达基(董宝石 饰),想要低价收购“来福大酒店”这个“钉子户”做开发。
希望李清让卧底其中,使阴招让这家小旅馆办不下去。
条件,就是那父亲急缺手术的15万。
于是,这部片子,从生老病死、社会性的死,走到了第三层,情义与尊严的“死”。
李清让感叹:
现在这世道
有钱才有脸
有脸才有一切
从前的“脸”,是兄弟情义、拔刀相助。
现在的“脸”,是弯腰依傍着强权、富商,借你一点光,给你一点脸。
于是,整部电影的主线,就是这看被判了三道死刑的古典另类英雄,如何在这家小旅馆获得重生。
老实说,这样的故事很常见,甚至很“旧”。
早在1976年,香港导演龙刚就拍摄了一部类似的故事,讲述一个黑帮大哥出狱后,所遇到的大众歧视与自我价值寻找。
后来还被吴宇森翻拍为同名电影。
《英雄本色》。
但这框架的陈旧,是观众不感兴趣的原因吗?
不。
相比于社会大哥的求职之路,让许多人望而却步的其实还是这个喜剧故事的基调
被遗弃的边缘人群,该怎么活。
02
“请假装你会舍不得我”
没错,所谓的“黑道大哥求职”只是外壳,是影片热闹的那部分。
影片的重点。
则是那群居住在来福大酒店的病患们,那群老人。
作为被遗弃的群体。
他们该怎么活着?他们看待生死是什么样的态度?
这些构成了影片的血肉。
也是电影中更进一步触及的现实问题。
一个词:回家。
电影里,有一对让人心酸的普通母子。
一跤之后,母亲重病卧床、插着管子。
儿子倾其所有,无力支付最后一道“续命”的手术。
在生存的延续与生命意志的选择之间,老人给儿子写了一张纸条:“回家”。
可回得去吗?
故事结尾。
儿子不想让母亲继续在治疗中受苦,而放弃了抢救。
母亲病逝于医院。
她被带回家的,只不过是一坛沉甸甸的骨灰。
同样。
另一位来福中最省心的老人,傅爷(任洛敏 饰)也是如此。
这位京剧爱好者张口就是侠义、唱词,爱耍些小文化来主持公道。
没有孩子的他其实经济水平比大多数住客要好,待在来福只是因为,这里有家的气息。
自得其乐?
也不是。
临终之际,和他情同父子的李清让找到了一个旧影碟机,里面有傅爷年轻时的京剧影像,有他记忆里从前家的样子。
于是,银幕上,展开了一段中式梦核画质的录像机意识流片段。
老人的脸孔和年轻时的自己叠印。
他回到了自己回忆里水草丰沛的一个夏天。
最后一刻。
没有架子、没有客套,没有了社会身份,只有一句孩子走丢般的哭喊:
“爸爸妈妈,我想回家了。”
这些将生命困境真实对待的细节,实打实地击中了Sir的泪腺。
影片里的所谓回家。
其实说白了,也就是拒绝在这个人世间继续受苦,而回到出生前的地方。
他们希望有尊严、有脸面地活下去。
作为一个真正的“人”,而不仅仅是续命、“等死”的肉体。
它展示了老人们那些不为人知,或者人们从不关心的内心状态。
而这。
恐怕才是《来福大酒店》真正的人文关怀。
可现实呢?
抱歉。
Sir只能说,在这个功利的社会,我们似乎很少重视这群老人的需求。
就像影片中的强拆
达基一伙人通过喂药害死了阿兹海默老人秀梅,并制造舆论让酒店关门,李清让前来对峙,但是在达基的口中,人命轻描淡写。
物质时代,他们率先被遗忘。
你看过你妈一回吗
所以我们再回过头来看影片里的那场晚会。
秀梅上场。
唱了一首,唱了上句、忘了下句的《请假装你会舍不得我》。
请假装你会舍不得我
请暂时收起你的冷漠
请轻轻拥着我轻轻拥着我
最后一次给我温柔
不禁会去想
当这些老人们人生走到尽头,已经不再有所谓的社会功用,甚至于对整个家庭整个世界来说都变成了终将逝去的“累赘”。
是不是有时候。
我们连“假装舍不得”,也不愿去装了呢?
03
“人生有特殊意义”
那么问题来了,黑道大哥与病患老人又有什么关系?
只是质疑这个社会的冷漠?
想回答这个问题,恐怕就要仔细来看很多人诟病的,看了开头就容易猜出的第三幕。
没错。
《来福大酒店》的第三幕拍的毫无惊喜可言。
纵然它的故事框架、场景环境、影像风格,都是东北式的怀旧与苦中作乐。
但电影还是在面对着实的困境时,还是别过了头去。
它占据着“医院后巷”,传统养老、医疗体系下阴影的地形,却没能把这个问题深挖下去。
在喜剧和真实间踌躇不前。
但为什么这样?
或许,这和影片的创作初衷是分不开的。
癌症只是故事的A面。
而它的B面,当我们再联系起故事发生的地点,以及时代时,会发现,导演真正想说的——
其实是一整个东北社会的颓丧。
怎么说?
一个关键道具
手表。
影片开始,李清让出狱,狱警找出了他的随身物品,并拿着一块老式的机械手表对他说,“这表已经不走字了”。
这表是1999年的,是李清让的父亲获得优秀教师的奖品。
如今即便坏了,但李清让依旧把它戴在手上。
什么意思?
或许你可以理解为,这是李清让对父亲的感情证明,但联想起年代,以及“机械”的特质,Sir更觉得
这是那个工业时代,东北人最后的荣耀证明。
只可惜。
时间早已停滞,而这样的停滞,也发生在每一个东北人的身上。
李清让出狱。
他没有能力学习跟得上时代的“能力”,找不到一份“与时俱进”的工作,不得已,只能在来福大酒店里,和一群临终的老人带在一起。
这群老人是谁?
傅爷的那卷录像带最后给了我们答案。
画面中。
出现的不仅有曾经的院落,还有烟囱与工厂,它记录的不仅是家庭的温馨,还有那个重工业时代的辉煌。
他们都曾是时代的弄潮儿。
如今。
他们却是“癌症患者”,连名字也不配拥有。
颓丧吗?
颓丧。
导演想说的正是时间被按下停止键的一群人,身不由己的颓丧。
可是。
影片解决这颓丧的方式,是让李清让在数次《真的汉子》的音乐下,不断在寻找“人生有特殊意义”。
什么意义?
其实就是尊严,是“要让自个儿看得起自个儿”。
现实确实无法改变。
但问题是,也不能就此放弃啊。
哪怕是把“提拉米苏”理解成了“提”着的“拉米苏”,但送出去了,总是一个进步不是?
哪怕是螳臂当车地抗议拆迁,可总要想法设法,让这个世界的正义不至于被抛诸沟渠是不?
于是影片结尾。
李清让再从警局出来时,警察帮他修好了那只表。
“人不能总带着个坏表,没面儿”。
时间不会因为一只表为暂停。
人啊,也得要有尊严地,继续走下去。
没错。
这个结尾的确会给人一种涣散、轻飘飘、不彻底的观感。
这里或许有着导演的不忍。
也有着现实的不许。
就像片中有很心碎的一幕,李清让喝醉酒在大街上被警察盘问。电筒的光照在他不体面的脸孔上,他大哭、求饶,说:
“我认罪,我想家了!”
父亲不接受一个有污点的儿子,银幕也不接受一个面对真实问题的故事。
于是只能。
重新找一个情绪化的、逸散的目标。
假装一次正能量重生。
不过即便如此。
Sir依然想推荐没有看过的朋友,如果还有排片,以及有时间,还是可以去看一眼的。
毕竟和很多院线片不同。
它的失败不是因为质量的差,而是创作上的可惜。
相比于工于心计。
那些笨拙的真诚,会更可爱,不是吗?
说到这里,Sir想起来影片里的一幕场景来。
时光倒流。
镜头从来福大酒店拆迁,到李清让出狱,一直往前回溯到1999年,停留在那只当时还崭新着的手表。
这让人动容。
但我们知道,这只不过,是一个美好幻想罢了。
人生没有再来一次的机会。
手表也不会永远崭新。
但连70多岁的林子祥都尚且不放弃地声嘶力竭,“成和败努力尝试,人若有志应该不怕迟。”
或许我们也可以问问自己
到底有什么理由颓丧呢?
毕竟。
“死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等死。”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就是涂怡乐
#长文创作激励计划#6年后再出新片,情节媲美《我不是药神》,票房却5千万惨淡收场
毒舌电影2024-07-08 17:46
还是想捞一把这部国产片。
黄轩、柳岩主演。
完整精细的故事、笑中带泪的基调,相对于同期国产电影来说,这质量,应该没什么可挑剔了。
以至于豆瓣评分一路涨到了7.3。
可票房呢?
上映10天只收得5500万。
观众不识货?
或许。
失利的背后,所掩藏的,是我们不愿直视的社会情绪
来福大酒店
01
“陈浩南”求职记
名叫“大酒店”的来福,拥挤、狭小,坐落在大医院的后巷,镜头总对准的,也不过是一扇前台的小窗。
比起“酒店”,这里更像“招待所”,有种90年代般的陈旧。
它,其实是一间癌症旅馆。
来福,也是“life”的音译,实际上,它讲的是“life”的另一面,即,死亡。
住在这里的人,往往付不起大医院的高额住院费,他们带着重病的亲属在这里落脚,等着一个获救的希望。
老板娘小琳(柳岩 饰)操持着这家小旅馆,也赚不到几个钱。
而且,在病痛的真实压力下,老板、客人之间,也没怎么说过顺气话。
难搞的病人,繁重的工作,微薄的工资。
什么样的人会来这里工作?
一个死人。
准确来说,是在社会性上被冷眼对待、判处“死亡”的那类人。
李清让(黄轩 饰)。
正经的社会哥,东北“陈浩南”,因斗殴伤人被判处十年牢狱。
刑期结束。
他却发现,这个阔别十年的现代社会,并不愿意给自己“脸”。
他回到十年未归的家中,父亲不认他,还被气得昏了过去。
醒来一查,重病,急需15万手术费。
他连无偿加班都能接受,却被卡在了一句“请出示无犯罪记录证明”。
借钱?
唯一一个愿意搭理他的兄弟,是同样坐过牢的辣椒,每月一千多的工资,只能在垃圾场工作。
还有一个选择。
从前的兄弟有哥混出门道的,房地产公司老板达基(董宝石 饰),想要低价收购“来福大酒店”这个“钉子户”做开发。
希望李清让卧底其中,使阴招让这家小旅馆办不下去。
条件,就是那父亲急缺手术的15万。
于是,这部片子,从生老病死、社会性的死,走到了第三层,情义与尊严的“死”。
李清让感叹:
现在这世道
有钱才有脸
有脸才有一切
从前的“脸”,是兄弟情义、拔刀相助。
现在的“脸”,是弯腰依傍着强权、富商,借你一点光,给你一点脸。
于是,整部电影的主线,就是这看被判了三道死刑的古典另类英雄,如何在这家小旅馆获得重生。
老实说,这样的故事很常见,甚至很“旧”。
早在1976年,香港导演龙刚就拍摄了一部类似的故事,讲述一个黑帮大哥出狱后,所遇到的大众歧视与自我价值寻找。
后来还被吴宇森翻拍为同名电影。
《英雄本色》。
但这框架的陈旧,是观众不感兴趣的原因吗?
不。
相比于社会大哥的求职之路,让许多人望而却步的其实还是这个喜剧故事的基调
被遗弃的边缘人群,该怎么活。
02
“请假装你会舍不得我”
没错,所谓的“黑道大哥求职”只是外壳,是影片热闹的那部分。
影片的重点。
则是那群居住在来福大酒店的病患们,那群老人。
作为被遗弃的群体。
他们该怎么活着?他们看待生死是什么样的态度?
这些构成了影片的血肉。
也是电影中更进一步触及的现实问题。
一个词:回家。
电影里,有一对让人心酸的普通母子。
一跤之后,母亲重病卧床、插着管子。
儿子倾其所有,无力支付最后一道“续命”的手术。
在生存的延续与生命意志的选择之间,老人给儿子写了一张纸条:“回家”。
可回得去吗?
故事结尾。
儿子不想让母亲继续在治疗中受苦,而放弃了抢救。
母亲病逝于医院。
她被带回家的,只不过是一坛沉甸甸的骨灰。
同样。
另一位来福中最省心的老人,傅爷(任洛敏 饰)也是如此。
这位京剧爱好者张口就是侠义、唱词,爱耍些小文化来主持公道。
没有孩子的他其实经济水平比大多数住客要好,待在来福只是因为,这里有家的气息。
自得其乐?
也不是。
临终之际,和他情同父子的李清让找到了一个旧影碟机,里面有傅爷年轻时的京剧影像,有他记忆里从前家的样子。
于是,银幕上,展开了一段中式梦核画质的录像机意识流片段。
老人的脸孔和年轻时的自己叠印。
他回到了自己回忆里水草丰沛的一个夏天。
最后一刻。
没有架子、没有客套,没有了社会身份,只有一句孩子走丢般的哭喊:
“爸爸妈妈,我想回家了。”
这些将生命困境真实对待的细节,实打实地击中了Sir的泪腺。
影片里的所谓回家。
其实说白了,也就是拒绝在这个人世间继续受苦,而回到出生前的地方。
他们希望有尊严、有脸面地活下去。
作为一个真正的“人”,而不仅仅是续命、“等死”的肉体。
它展示了老人们那些不为人知,或者人们从不关心的内心状态。
而这。
恐怕才是《来福大酒店》真正的人文关怀。
可现实呢?
抱歉。
Sir只能说,在这个功利的社会,我们似乎很少重视这群老人的需求。
就像影片中的强拆
达基一伙人通过喂药害死了阿兹海默老人秀梅,并制造舆论让酒店关门,李清让前来对峙,但是在达基的口中,人命轻描淡写。
物质时代,他们率先被遗忘。
你看过你妈一回吗
所以我们再回过头来看影片里的那场晚会。
秀梅上场。
唱了一首,唱了上句、忘了下句的《请假装你会舍不得我》。
请假装你会舍不得我
请暂时收起你的冷漠
请轻轻拥着我轻轻拥着我
最后一次给我温柔
不禁会去想
当这些老人们人生走到尽头,已经不再有所谓的社会功用,甚至于对整个家庭整个世界来说都变成了终将逝去的“累赘”。
是不是有时候。
我们连“假装舍不得”,也不愿去装了呢?
03
“人生有特殊意义”
那么问题来了,黑道大哥与病患老人又有什么关系?
只是质疑这个社会的冷漠?
想回答这个问题,恐怕就要仔细来看很多人诟病的,看了开头就容易猜出的第三幕。
没错。
《来福大酒店》的第三幕拍的毫无惊喜可言。
纵然它的故事框架、场景环境、影像风格,都是东北式的怀旧与苦中作乐。
但电影还是在面对着实的困境时,还是别过了头去。
它占据着“医院后巷”,传统养老、医疗体系下阴影的地形,却没能把这个问题深挖下去。
在喜剧和真实间踌躇不前。
但为什么这样?
或许,这和影片的创作初衷是分不开的。
癌症只是故事的A面。
而它的B面,当我们再联系起故事发生的地点,以及时代时,会发现,导演真正想说的——
其实是一整个东北社会的颓丧。
怎么说?
一个关键道具
手表。
影片开始,李清让出狱,狱警找出了他的随身物品,并拿着一块老式的机械手表对他说,“这表已经不走字了”。
这表是1999年的,是李清让的父亲获得优秀教师的奖品。
如今即便坏了,但李清让依旧把它戴在手上。
什么意思?
或许你可以理解为,这是李清让对父亲的感情证明,但联想起年代,以及“机械”的特质,Sir更觉得
这是那个工业时代,东北人最后的荣耀证明。
只可惜。
时间早已停滞,而这样的停滞,也发生在每一个东北人的身上。
李清让出狱。
他没有能力学习跟得上时代的“能力”,找不到一份“与时俱进”的工作,不得已,只能在来福大酒店里,和一群临终的老人带在一起。
这群老人是谁?
傅爷的那卷录像带最后给了我们答案。
画面中。
出现的不仅有曾经的院落,还有烟囱与工厂,它记录的不仅是家庭的温馨,还有那个重工业时代的辉煌。
他们都曾是时代的弄潮儿。
如今。
他们却是“癌症患者”,连名字也不配拥有。
颓丧吗?
颓丧。
导演想说的正是时间被按下停止键的一群人,身不由己的颓丧。
可是。
影片解决这颓丧的方式,是让李清让在数次《真的汉子》的音乐下,不断在寻找“人生有特殊意义”。
什么意义?
其实就是尊严,是“要让自个儿看得起自个儿”。
现实确实无法改变。
但问题是,也不能就此放弃啊。
哪怕是把“提拉米苏”理解成了“提”着的“拉米苏”,但送出去了,总是一个进步不是?
哪怕是螳臂当车地抗议拆迁,可总要想法设法,让这个世界的正义不至于被抛诸沟渠是不?
于是影片结尾。
李清让再从警局出来时,警察帮他修好了那只表。
“人不能总带着个坏表,没面儿”。
时间不会因为一只表为暂停。
人啊,也得要有尊严地,继续走下去。
没错。
这个结尾的确会给人一种涣散、轻飘飘、不彻底的观感。
这里或许有着导演的不忍。
也有着现实的不许。
就像片中有很心碎的一幕,李清让喝醉酒在大街上被警察盘问。电筒的光照在他不体面的脸孔上,他大哭、求饶,说:
“我认罪,我想家了!”
父亲不接受一个有污点的儿子,银幕也不接受一个面对真实问题的故事。
于是只能。
重新找一个情绪化的、逸散的目标。
假装一次正能量重生。
不过即便如此。
Sir依然想推荐没有看过的朋友,如果还有排片,以及有时间,还是可以去看一眼的。
毕竟和很多院线片不同。
它的失败不是因为质量的差,而是创作上的可惜。
相比于工于心计。
那些笨拙的真诚,会更可爱,不是吗?
说到这里,Sir想起来影片里的一幕场景来。
时光倒流。
镜头从来福大酒店拆迁,到李清让出狱,一直往前回溯到1999年,停留在那只当时还崭新着的手表。
这让人动容。
但我们知道,这只不过,是一个美好幻想罢了。
人生没有再来一次的机会。
手表也不会永远崭新。
但连70多岁的林子祥都尚且不放弃地声嘶力竭,“成和败努力尝试,人若有志应该不怕迟。”
或许我们也可以问问自己
到底有什么理由颓丧呢?
毕竟。
“死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等死。”